光电编码器的输出信号类型主要根据其功能(如位置、方向、零位检测)和电信号特性(如电平、波形)划分,常见类型如下:
这是最核心的分类,直接关联编码器的定位与方向识别能力:
A 相和 B 相脉冲信号
Z 相(零位)信号
根据输出信号的电平标准和驱动方式,可分为:
集电极开路输出(OC 输出)
推挽输出(图腾柱输出)
特点:内部集成上拉和下拉三极管,无需外接电阻即可输出稳定的高 / 低电平(如 5V TTL 电平),信号驱动能力强。
优点:响应速度快,抗干扰能力优于 OC 输出,适合中短距离传输;
缺点:电平固定,无法灵活适配不同电压系统。
应用:广泛用于工业控制(如 PLC、单片机接口)。
差分输出(线驱动输出)
特点:将 A、B、Z 相信号分别转换为差分信号(如 A 与 A 非、B 与 B 非、Z 与 Z 非),通过双绞线传输,利用差分信号的抗干扰特性抵消噪声。
优点:抗干扰能力ji强,适合长距离传输(可达数十米)和高电磁干扰环境;
缺点:需要差分接收器(如 RS422 芯片)解码,电路稍复杂。
应用:高精度设备(如数控机床、伺服电机)、长距离信号传输场景。
正弦波输出
特点:输出模拟正弦信号(而非方波),信号幅值随码盘转动连续变化(如正弦波和余弦波)。
作用:通过后续电路对正弦信号细分(如 1024 线编码器可细分至数万脉冲 / 圈),大幅提高分辨率;
应用:超高精度控制场景(如半导体设备、精密测量仪器)。
光电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以A/B 相正交脉冲(方向 + 计数) 和Z 相零位脉冲为核心,结合不同的电平驱动方式(OC、推挽、差分)和编码形式(增量、绝对),可适配从普通工业控制到高精度测量的各种场景。选择时需根据系统电压、传输距离、抗干扰需求和精度要求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