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工作原理和输出信号的不同,编码器可分为以下几类:
增量式编码器:
输出连续的脉冲信号,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来计算位移(如转动角度、移动距离),通过脉冲的频率反映速度。
特点: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但需要初始位置校准,断电后会丢失位置信息。
应用:电机转速测量、传送带速度控制等。
绝对式编码器:
每个位置对应wei一的二进制编码(如格雷码),直接输出当前位置的绝对信息,无需计数累加。
特点:断电后仍能保存位置信息,精度高,但结构复杂、成本较高。
应用:机器人关节定位、数控机床坐标测量等。
光电编码器:通过光线照射码盘(有明暗交替的刻度),由光敏元件接收信号并转换为电脉冲,精度较高,应用广泛。
磁电编码器:利用磁场变化(如磁栅与霍尔元件配合)产生信号,抗污染、抗振动能力强,适合恶劣环境。
接触式编码器:通过电刷与码盘接触导电产生信号,结构简单但寿命短,现已较少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