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关注操作方式对精度的影响,这能帮你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测量误差,非常关键。数字式粉尘计的操作方式主要从采样准确性、仪器状态准备和环境适配三个维度影响精度,具体问题和后果可对应到每一步操作细节中。
采样是获取粉尘样本的核心步骤,操作偏差会直接导致 “测不准"。
采样口未清洁:若采样口残留上一次测量的粉尘或油污,会堵塞进气通道。这会导致实际进入仪器的粉尘量减少,最终测量值比真实浓度偏低,且堵塞越严重,偏差越大。
采样高度不当:不同场景对采样高度有明确要求(如车间监测需距地面 1.5-1.8 米,对应人体呼吸带;环境监测需距地面 3-5 米)。若高度过低(如贴近地面),可能因地面粉尘堆积导致测量值偏高;过高则可能因粉尘浓度过低导致结果偏低。
采样点选择错误:未避开干扰源(如通风口、风扇旁、粉尘产生源头正下方)。例如在空调出风口附近测量,强气流会快速带走或带入粉尘,使测量值忽高忽低,无法反映真实环境浓度。
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,会让仪器从一开始就处于 “非最佳工作状态"。
未充分预热:多数仪器需要 5-10 分钟预热,让光源、传感器等部件达到稳定工作温度。若直接开机测量,光源强度尚未稳定,传感器反应迟钝,会导致前期测量值波动大(如前 3 分钟数值持续下降或上升),无法作为有效数据。
校准过期或未校准:未按说明书要求定期(通常 3-6 个月)用标准样品校准。仪器长期使用后,光源强度会衰减、传感器灵敏度会下降,若不校准,测量值会持续漂移(如始终比真实值高 10%),且偏差会随时间累积。
电量不足仍使用:低电量状态下,仪器供电不稳定,会影响光源输出强度和芯片数据处理能力。这可能导致测量值出现无规律跳变(如突然从 20μg/m³ 跳到 50μg/m³),或显示值整体偏低。
操作时未根据环境调整仪器设置或放置方式,会让环境因素间接影响精度。
未固定放置:仪器未水平放置在平稳表面,而是倾斜或手持晃动。倾斜会改变采样气流的速度和方向,导致采样量不稳定;晃动会让光学系统中的部件位置偏移,干扰散射光信号捕捉,最终使数值波动幅度增大。
未避开Ji端温湿度:在高温(如超过 40℃)、高湿(如相对湿度超过 85%)环境下直接使用,且未开启仪器的温湿度补偿功能(部分gao端机型具备)。高温会加速光源老化,导致光强下降;高湿会让粉尘颗粒凝结,改变其光学特性,两者都会使测量值偏离真实浓度。
未设置正确量程:仪器通常有多个量程(如 0-100μg/m³、0-10mg/m³),若测量低浓度环境(如室内)时使用了高量程档位,会因量程精度不足(高量程最小分度值大)导致数据误差大;反之,测量高浓度环境(如车间)时用低量程,可能出现数值溢出(显示 “MAX"),无法获取有效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