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度仪的本质是 “模拟人眼 + 量化分析",核心基于光学反射与标准参照,具体流程可拆解为 3 步:
光源照射:仪器内置稳定的标准光源(通常为 D65 日光光源,模拟自然 daylight,避免不同光线对颜色判断的干扰),以固定角度(常见 45° 照射 / 垂直接收,或垂直照射 / 45° 接收,符合国际标准观测条件)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光线。
反射光采集:物体表面会反射部分光线,仪器通过高精度光电传感器(如硅光电池)采集反射光,并过滤掉非可见光(如红外、紫外),仅保留与 “白度感知" 相关的可见光波段(主要是蓝、绿、红光)。
数据计算与对比: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再通过内置芯片依据国际通用白度标准(如 ISO 2470、GB/T 5950 等)计算出白度值 —— 核心逻辑是 “将被测物体的反射光谱与‘理想纯白标准板’(白度值通常定义为 100)的反射光谱对比,差异越小,白度值越接近 100"。